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林业特色”生物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生物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领军人才。
历史沿革
1997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同年被国家计委、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点(试办)”,简称“生物科学专业”。2003年3月,我校成立kaiyun全站app登录官网,进一步加快了生物科学专业建设。2004年通过教育部理科基地专家组的检查和验收。2005年4月正式进入教育部理科基地建设。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特色优势
专业以“突出林业特色、紧跟学科前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树立创新精神”的原则设置培养方案。建立了“基础通识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综合创新提升”三个层次递进又有机融合的“阶梯式”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实施“知识架构和实践环节一体设计”、“教学环节与软硬条件一体提升”、“优势学科服务创新训练”、“特色课程科创活动打开国际视野”、“林业特色融入创新培养全过程”的“五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打破了生物学和林学知识体系条块分割、打通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屏障、打开了人才培养短板的国际化视野。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系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利用学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契机,科学优化了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基础、减少学时总量、学分制改革、自由选择课程、加强创新教育。新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多样成才需求,为一流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强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课程体系重点调整,形成OBE理念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紧密结合;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内容体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全体专业教师首先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教授必须承担专业课程,亲自进行学生指导,落实任课教师“office hour”制度,密切师生关系,做好做实学生课内外“引路人”。学生对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满意度高。
(3)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建立“林业特色”生物学实践训练系统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虚拟仿真课等数字化课程资源服务课程教学,充分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知识框架对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模式分层次递进、内容模块式综合、形式多元化开放、特色突出森林生物”的成熟实验教学新体系,基础-专业-学科交叉-综合创新训练4个层次有机衔接与融合,加强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培训,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4)探索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按照产教融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院、校所等实务部门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正在申请试点执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项目。已在协同育人方面开展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生物科学专业建立了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以调查问卷、调研、访谈等形式对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毕业生多以学习深造为主,符合培养目标的预期。例如2018届的生物科学专业,升学(读研)率高达70%,被媒体称之为“学神班”。2017届生物科学1班,27人14人保研,升学率81.5%,外语四级通过率100%,被东北网,凤凰网报道。近三年,生物科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三分之一免试推荐至国内知名高校(包括清华、北大、中科院等)深造,四分之一毕业生考入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深造,另有约10%学生去往北海道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知名大学出国深造。
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访谈、网络通讯(如QQ、微信等)等形式的跟踪调查显示,升学高校或科研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从学业基础到个人素质普遍给与高度评价,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单位(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积极招生,用人单位评价高,普遍认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课,实验课和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实践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深层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企事业单位的反馈认为,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较短时期后即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